None Here

Expect Nothing Here

今天我在学做插件的时候,我 burn out 了。感觉真的很烦,为啥总学不会编程???

直到写这篇博客的时候,我才发觉:有没有一种可能,很多事,并无所谓 Roadmap 可言?

我总是天真地觉得,学一个东西,那我就从 A 学到 B,但是事实似乎不是这样……

连人类的科技史都没有 Roadmap 可言,我们现在所看到的,一条条像因果链似的科技树,以为当时人们开了天眼,从这直到那;其实当初的人们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。他们也是在黑暗中摸索,然后才发现些啥的。

所以,我得改了,没必要唯 Roadmap 是瞻。

我用 Bing 搜网页,结果 “No relevant results.”

但是我把节点换成美国的,又好了。

???

有句话说得好:“别用 AI,除非你知道它在瞎说啥。”

第一个

洗完澡后,一个想法突然冒了出来:生活就像持续的推理。

我以前觉得不断思考实在是有点抽象。但仔细一想,换个说法:持续推理,就容易理解多了。

比如,在 MOBA 游戏中,我们会计算敌人何时复活、他们最可能去哪里。我们该如何埋伏?如何调动敌人?如何逼团?

再比如,管理一家公司,老板脑子里必须有一个图景:股票市场、国内外市场、客户、竞对、员工等等等等。由此,他们推断出公司发展的路径。

在我看来,这种推理是用有限的信息推断出无限的细节和事件。

进一步说?

我总算明白了为什么技术岗永远不会比管理岗地位高,因为领导者需要处理的信息远比技术人员多。

技术岗多半处理的是物。即使有人参与,也会有很多不确定性。但物给出的结果有限且直观的,容易分析。

但领导者处理的是人。这工作量就相当大了……你面对是一堆不确定的东西,而且又要了解人性。

许多技术人对高层印象很不好,但事实是,那些领导者处理的事情远比他们多。

日常 AI 使用

现在我要用到 AI 也是查书或查资料居多,常用工作流是:

网页 + AI –> Anna's Archive –> 看书(pdf 直接读就行) –> 思考 –> 实践

目前看来,Grok 的表现不错。

有段时间我特爱把电子书集中上传到某一个地方,比如笔记软件;然后把那地儿塞的满满当当的。

后面看了一篇英文文章,大有感触。可惜找不到原文了,只能把大意说下:

我们读书是为了被书籍影响,而不是为了被书籍奴役。

现在挺多人喜欢把书记满笔记,为此还整各种软件。我不评价对错,我只知道这不适合我。

我相信,看过的书我一定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,再看一遍。所以没必要像个松鼠似地收藏书本。

Enter your email to subscribe to updates.